高光谱遥感与航磁数据结合在锂矿勘探中的应用 ―以阿尔金地区伟晶岩型锂矿为例
编号:24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2:48:03 浏览:90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9: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9min

所在会场:[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S7-12]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专题7.20、专题7.4(20日上午,305)

暂无文件

摘要
高光谱遥感与航磁数据结合在锂矿勘探中的应用
―以阿尔金地区伟晶岩型锂矿为例
中国西部地区蕴藏丰富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资源,其勘探往往受限于位于偏远山区的艰难地形和恶劣环境,使得传统地面调查方法在效率、成本和困难程度上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全球对锂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迫切需要探索更为高效的勘查技术。在此背景下,结合高光谱遥感和航磁数据的方法应运而生,为锂矿勘探开辟了新天地。高光谱遥感技术能够精确提供地表矿物组成的信息,而航磁数据则揭示了地表及地下的结构特征。这两种技术的融合,成为了探索和识别潜在锂矿区域的有力工具。
针对阿尔金地区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研究发现该锂矿几乎不含铁磁性矿物,通常紧邻变质岩出露,且其分布受到断层活动的显著影响,以较窄矿脉形式产出(宽度通常小于30米)。以上说明:(1)航磁数据无法直接应用于这类矿产的识别;(2)利用卫星高光谱遥感技术直接识别单一矿物或变质带进行远景区预测的准确率较低。为克服这些挑战,本研究基于阿尔金地区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成矿及控矿特征,采用高、低通滤波和CET(Centre for Exploration Targeting)网格技术处理航磁数据,同时应用ACE(Adaptive Cosine Estimator)、CEM(Constrained Energy Minimization)和SAMBM(Spectral Angle Mapper with BandMax)技术处理卫星高光谱数据,最终成功界定了四个远景区。通过将这些远景区与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图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该方法识别的远景区与Li元素富集区的重合度较高,表明本研究方法在阿尔金地区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勘探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阿尔金地区,在其他类似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区域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高光谱,航磁,锂矿,花岗伟晶岩,阿尔金
报告人
张九园
工程师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稿件作者
张九园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