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湖泊水体磷储量遥感估算
编号:243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2:37:39 浏览:77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3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S7-12]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专题7.20、专题7.4(20日上午,305)

暂无文件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富营养化愈发加重。总磷作为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限制性营养盐,已经被纳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3.2水质监测的核心指标,监测和控制总磷浓度是水环境管理的必要途径。然而,地表水环境复杂,湖泊、河流的水质时空异质性高,难以评价水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因此,我们提出利用遥感技术估算湖泊磷储量,不仅为湖泊的营养状态监测和评估提供新视角,而且对了解流域水文过程对磷循环的驱动机制、控制流域磷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球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江淮地区为例,在多个浅水湖泊开展了湖泊表层和垂向水质调查,确定总磷、叶绿素和悬浮物的垂向分布特征和拟合函数,利用OLCI影像和机器学习开发了一套湖泊水体磷储量遥感模型。结果表明,总磷浓度随着深度呈降低趋势,90%的单元水柱剖面中总磷随深度呈二次项分布,分布特征受到叶绿素和总悬浮物的共同影响,深度不超过0.5m时,叶绿素影响为主,深度超过1.0m时,悬浮物影响为主。基于这一现象,我们开发了一种湖泊磷储量的遥感模型,该模型利用机器学习推导的表层总磷浓度,结合AFAI和其他波段反射率作为变量,估算了二次项分布函数的关键系数,结合水深,建立了湖泊磷储量估算模型。验证结果表明,0.5~2.0m深度的水柱估算精度R2均超过了0.6,随着深度增加,验证误差增加。江淮地区35个典型湖泊的磷储量是5347 t,湖泊面积对不同湖泊磷储量差异的贡献率达到85%。随后,估算了2017-2022年太湖、巢湖和洪泽湖磷储量时空分布,其中太湖和巢湖磷储量随时间呈增加趋势,水位是影响三个湖泊磷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湖泊换水周期和外源磷输入,太湖换水周期过慢,磷累积率达到42%;长江年均磷输出量是长江下游湖泊磷储量的130倍,土壤磷枯竭现象严重。本研究首次利用遥感方式估算湖泊磷储量,对了解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和流域磷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为流域磷排放管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遥感,机器学习,浅水湖泊,磷储量,磷循环
报告人
熊俊峰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稿件作者
熊俊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林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马荣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薛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曹志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胡旻琪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