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煤火有机气溶胶的分子标志物初探
编号:240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2:29:12 浏览:82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煤火是煤层长期接触空气导致自发氧化至自燃后,逐步发展和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对周围环境形成危害的现象。它不仅造成煤炭资源损失,而且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汞和颗粒物(气溶胶),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气溶胶成分复杂,来源多样,难以解析。因此,探究能够代表煤火源的分子标志物极为重要。我们以乌达典型煤火区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颗粒物(PM2.5)进行表征和有机组分分析,结果发现其不仅含有飞灰、硅铝酸盐、煤尘颗粒,而且还有丰富的多环芳烃(PAHs),包括“16PAHs + R-PAHs + HOOC-PAHs + HCO-PAHs”复杂分子系列。结合已报道文献和统计学方法,初步确定了萘和菲可作为煤火有机气溶胶的潜在分子标志物组合。这将有望解决区域环境有机气溶胶的未知来源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