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多尺度变化及未来预估
编号:23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1:43:21 浏览:80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大气0 ℃层高度变化是决定冰冻圈消融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研究了青藏高原夏季的大气0 ℃层高度在1979-2019年期间的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的主要模态,发现在两个尺度上均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在年际尺度上,大气0 ℃层高度的变化主要与夏季北极涛动(AO)耦合。AO处于正相位时,正位势高度异常在中纬度地区沿纬圈分布。同时西风带北移,阻止冷空气南下。这些条件有利于地面和自由空气温度的升高,使得青藏高原大气0 ℃层高度升高。在年代际尺度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是导致高原大气0 ℃层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负PDO期,北太平洋出现暖海温,可驱动波列向东传播,诱发高原地区位势高度正异常。同时伴随青藏高原至西北太平洋为异常反气旋,青藏高原地区盛行偏东风,进而导致大气0 ℃层高度上升。在长期趋势变化方面,进一步利用CMIP6模式数据,预估在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四种社会共享路径情景下,未来高原夏季大气0 ℃层高度都呈现升高趋势,相对于1979—2014年参考时段,在四种情景下,到2081—2100年青藏高原夏季平均大气0 ℃层高度将分别升高265 m、394 m、576 m 和729 m。相对应的是到2081—2100年,在高原上处于夏季大气0 ℃层高度以下的冰川面积分别为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的79%、86%、94% 和98%。仅从夏季大气0 ℃层高度变化角度看,在SSP5-8. 5情景下,到本世纪末期,预估除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西北部地区外,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冰川在夏季将不存在积累区。
稿件作者
尚溦
陕西师范大学
段克勤
陕西师范大学
朱志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