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穿透性对流降水微物理特征研究
编号:21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06:44:39 浏览:73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穿透性对流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的能量和水汽收支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探测手段的局限以及强对流系统内部的降水微物理参数获取困难,我们对穿透性对流内部的降水微物理特征缺乏认知。本文利用多年全球降水观测计划(GPM)双频测雨雷达(DPR)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设计穿透性对流自动识别算法,针对中国东部地区的穿透性对流活动降水垂直结构和微物理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穿透性对流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的北部,频率分布在4×10-4 和 5.4×10-3之间。东北地区的穿透性对流雷达回波在零度层以下占比较高,而中东部和华南地区在零度层以上占比较高,说明这两个区域的穿透性对流上升运动更加强以及有更多大的冰晶粒子存在。穿透性对流和其他降水相比具有不同的微物理特征,穿透性对流降水粒子浓度小但粒径大,在10km以下,几乎都大于2.5 mm,是普通降水的2倍左右。本文对于穿透性对流微物理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关的模式模拟等实验参数提供了参考。
稿件作者
孙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陆高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傅云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