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卫星观测的沙尘气溶胶和大气对流有效位能对中国华南地区降水垂直结构的影响
编号:214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06:44:38 浏览:82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5: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S12-1]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1(18日下午,222)

暂无文件

摘要
利用多源卫星观测研究了沙尘气溶胶和大气对流有效势能(CAPE)对中国华南地区降水垂直结构的潜在影响。在研究区域,重沙尘状况伴随着强劲的北风,北风携带的气团含有高浓度的矿物粉尘颗粒,伴随着低温和强风切变,这导致沙尘状况下的CAPE比洁净状况时的要弱。基于卫星观测结果显示,在沙尘状况下,中层(温度在-5°C~2°C)的降水增长较快,而上(温度冷于-5°C)下(温度暖于2°C)两层的降水增长较洁净状况偏慢。对于给定的降水雨顶高度,沙尘状况下的降水率上层较弱,中层和下层较强。同时,中层的降水所释放的相关潜热也更强。降水雨顶温度(PTT)与近地表降水率(NSRR)呈较好的线性关系。PTT和NSRR之间的线性回归斜率在沙尘和洁净状况下都很稳定。然而,降水刚开始时的PTT0受CAPE和气溶胶条件的影响很大。在洁净状况下,较强的CAPE有利于降水的垂直发展,并导致PTT0的降低,对于深对流降水,CAPE每变化100 J kg-1 PTT0降低-0.65°C,变化率为15%;对于层性降水,CAPE每变化100 J kg-1 PTT0降低-0.41°C,变化率为12%。去除CAPE对PTT的影响后,沙尘气溶胶导致PTT增加,深对流降水每单位AOD增加+4.19°C,层性降水每单位AOD增加+0.35°C。该研究表明,气象条件与气溶胶条件相结合共同影响降水云的垂直发展。并提供了PTT对CAPE和沙尘AOD的敏感性的定量估计。
 
关键词
气溶胶,卫星遥感,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对流有效位能
报告人
朱红霞
博士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稿件作者
朱红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杨述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赵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姜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黄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