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工业源排放氮同位素特征及对细颗粒物和臭氧影响研究
编号:212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2:38:01 浏览:75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当前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复合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PM2.5和O3的协同防控是“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途径。氮氧化物(NOx)是O3生成的主要前体物,并且也促进了污染时期PM2.5的生成,其在大气化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NOx进行精准溯源和科学防治,是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保证。NOx的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5N-NOx)是示踪NOx来源的一个有力工具,有助于约束氮循环研究中NOx排放源的贡献。然而,这些源排放的δ15N-NOx特征测量不足,尤其是本地基础数据的缺失导致人为源δ15N-NOx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其应用。
本研究使用改进的EPA氮氧化物收集方法,根据排放清单对NOx排放量巨大的燃煤电厂、燃气电厂和水泥厂等人为排放源的NOx进行了采集,并分析了δ15N-NOx。燃煤电厂、燃气电厂和水泥厂排放δ15N-NOx值分别为19.95±2.22‰、-21.10±0.70‰、9.11±3.36‰,不同排放源δ15N-NOx值差异较大。同时采集了城市环境大气NOx、NO2和颗粒物硝酸盐(NO3-),并对氮氧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用以约束和评估δ15N从源到汇的分馏过程,同时探究硝酸的生成途径。大气δ15N-NOx值变化范围为-14.70‰~-7.62‰,与模式模拟结果范围一致。应用改进的模型与本地排放清单,并结合排放源δ15N-NOx特征值和混合大气δ15N-NOx,可对电厂和水泥厂等排放源对NOx的贡献进行更为精准的量化。
关键词
氮同位素指纹、分馏效应、氧化途径、来源识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