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刻画二次有机气溶胶在长时间氧化下的生成与演变
编号:211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2:36:06 浏览:88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9: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7]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3、专题13.8、13.10(20日上午,204)

暂无文件

摘要
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二次OA)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空气质量、人群健康与气候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二次OA的生成与演变过程极为复杂,目前难以准确计算其大气浓度与属性,使其排放溯源与影响评估存在不确定性。二次OA由组分复杂的排放前体物在长时间光氧化作用下生成,涉及物种与反应数量巨大,在以往研究中缺乏准确表征与约束。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开发了区分前体物物种的有机物长时间氧化模型,通过显式机制计算具体物种的一级氧化过程,并基于区分化学类别的二维挥发性-氧碳比区间参数化方案模拟后续多级氧化过程,实现了对复杂组分前体物长时间氧化过程的全时间范围约束。模型被应用于野火二次OA的研究,能较好地复现出野火排放在实验室和外场长时间氧化条件下的OA质量增加与氧化程度升高,并预测全球野火二次OA的年生成速率极大高于以往估计,约为1.4亿吨,可能是大气二次OA的最主要来源。模型目前已进行简化并植入三维大气化学模型,初步模拟了野火热点地区(中国南部及中南半岛)的大气二次OA生成,揭示了长时间氧化对OA载量与分布的重要影响。另外,模型也被应用于模拟含氧有机物的长时间氧化过程,将有助于更准确量化挥发性化学品(如涂料、工业溶剂、日化用品等)排放源对大气二次OA的贡献。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报告人
何逸聪
清华大学

稿件作者
何逸聪 清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