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泥湖-三道庄钼多金属矿田伴生铼、镓、铟富集规律初探
编号:207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1:57:15 浏览:79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8: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5]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S15-4]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专题15.5、专题15.7、专题15.8(20日上午,201)

暂无文件

摘要
应用ICP-MS、LA-ICP-M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南泥湖矿田内不同类型的围岩、矿石及不同矿物中的Re、In、Ga等稀散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开展研究。结果发现,In、Cd、Ga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铁闪锌矿(平均含量分别为276.79×10–6、993.00×10-6、5.39×10-6)中,黄铜矿亦含有较丰度的In(平均含量89.73×10–6),主要由磁黄铁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组成的致密块状矿石(In平均含量52.39×10–6、Cd平均含量217.63×10-6、Ga平均含量16.47×10-6)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Re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辉钼矿中(平均含量5.11×10-6),角岩型和矽卡岩型钼矿石Re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0.76×10-6、0.74×10-6)比斑岩型矿石(0.08×10-6)高出数倍。In、Re可能来自深部岩浆,Ga源自浅部地壳。Re在近源、高温的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富集,In在相对近源、中—高温的骆驼山矿床中富集,Cd、Ga在相对远源、中—低温的冷水北沟矿床闪锌矿中富集。除了温度的影响,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稀散元素在矿床中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南泥湖矿田,稀散元素,富集特征
报告人
张荣臻
河南省地质研究院

稿件作者
张荣臻 河南省地质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