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中国旱地的植被褐变现象
编号:20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09:51:15 浏览:98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4: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9] 主题19、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 [S19-1] 主题19、地球关键带与全球变化 专题19.1、专题19.2、专题19.3、专题19.4(18日下午,109)

暂无文件

摘要
长期以来,植被变绿现象已被广泛认知。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植被变绿趋势可能已经停滞甚至逆转。迄今为止,对植被变绿逆转或植被褐变加剧的详细分析仍然缺乏。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的指标,利用加性季节和趋势断点检测(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 BFAST)方法,研究了1982-2022年间植被变绿和变褐趋势(单调、中断和逆转)的趋势。同时,探究了生态恢复计划(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grams, ERPs)和气候变化对这些植被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旱地植被表现出明显的东部变绿和西部变褐(east-greening and west-browning)的模式。变绿趋势主要包括单调变绿(monotonic greening, 29.8%)和绿化中断(greening with setback, 36.8%)趋势,而褐变表现为变绿到变褐逆转(greening to browning reversal, 19.2%)趋势。尽管植被总体上呈现变绿,但变绿到变褐逆转的增长率为0.0342/a,明显大于绿化中断,增长率为0.0078/a。这项研究强调,在普遍的植被变绿背景下,在气候变化下植被褐变已逐渐增加。此外,ERPs显著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植被恢复区2000-2022年的增长率是1982-1999年的两倍。青藏高原西南部的植被褐变主要由气候因素驱动,从而抵消了ERPs的努力。

 
关键词
中国旱地,生态恢复项目,气候变化,植被褐变,加性季节和趋势断点检测(BFAST)
报告人
富丽
博士研究生 兰州大学

稿件作者
富丽 兰州大学
黄建平 兰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