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下垫面低估了芦苇盐沼湿地的碳汇能力——以辽河口为例
编号:182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9:26:21 浏览:77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基于涡动相关技术开展通量观测时,非均质下垫面会对碳汇能力评估产生误差,如下垫面区域存在碳源则产生的误差会进一步增大。本研究针对辽河口芦苇盐沼湿地涡动观测系统下垫面区域北部存在潮汐通道的情况,以2020年全年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在不同大气状态和时间条件下,潮汐通道对通量数据的影响不同,其中以大气非稳态、昼间和秋冬季节的影响相对更大。根据潮汐通道的影响范围进行了下垫面的分区,整体下垫面、类型一(芦苇优势区)、类型二(潮汐通道影响区)不同季节NEE日变化曲线均呈“U”,CO2吸收能力以夏季最强,类型一最为突出。不同下垫面NEE全年累计值差异明显,整体下垫面、类型一、类型二的年CO2累计净吸收量分别为518.66、824.53和199.98 g C·m-2。三种下垫面的PAR可以解释白天NEE变化的24.8%~36.2%,从双M拟合参数看类型一的拟合效果好且光合能力强,表示潮汐通道持续的碳源状态,对芦苇湿地白天CO2吸收影响较大。NEE与Ts基于Van't Hoff模型的拟合R2值分别为1.85、1.88和1.77,拟合参数也相差较小,表示潮汐通道的CO2释放对芦苇湿地夜晚呼吸的影响相对较小。2020年,盘锦芦苇盐沼湿地在下垫面潮汐通道的影响下,原碳汇能力可能被低估了37%。证明非均质下垫面存在持续碳源时,通量碳汇评估产生的误差极为严重。可考虑通过下垫面的分区选取较为优质的观测数据,以提升通量观测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辽河口;芦苇盐沼湿地;通量足迹;涡度相关;非均匀下垫面
稿件作者
程浩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邢庆会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