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缘人工红树林碳汇潜力的季节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编号:182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9:26:18 浏览:77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提高红树林蓝碳碳汇是重要的气候变化治理手段之一,但我国北缘人工红树林固碳增汇潜力的季节变化及其驱动机制鲜见报道。以浙江南部鳌江口红树林恢复区为研究对象,本文利用涡度协方差系统监测了2017-2022年我国北缘红树林恢复区CO2通量数据,结合路径分析方法探讨了环境因子对人工红树林生态系统CO2净交换 (NEE)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红树林恢复区是CO2吸收“汇”,年均NEE为-522 g C m-2 yr-1。湿季 (3-9月) 人工红树林平均NEE低于干季,代表了更强的碳汇能力。路径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温度 (Tair) 对NEE在湿季强于干季。低温是北缘人工红树林所面临的主要胁迫,在相似高光照条件下,干季NEE比湿季高出约20%。2021年1月寒潮期间,红树林恢复区Tair对NEE的影响程度升高,当月累加NEE接近0。
关键词
恢复红树林,蓝碳、碳中和、滨海湿地、海岸带,二氧化碳通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