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湿地蜜源植物生态经济产业模式
编号:181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5:10:03 浏览:79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8: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S4-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4.6(19日上午,207)

暂无文件

摘要
在我国三江平原,经过多年开垦,大面积湿地被垦为农田。近些年在《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相关政策要求下,开展了退耕还湿工作。然而,在重建湿地过程中,如何使重建的湿地既发挥生态功能又带来经济效益?本研究建立了包括蜜源植物育苗技术、杂草控制技术、协同修复技术等关键技术体系。以毛水苏为例,通过30-50℃温水浸种催芽显著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最高达63.9%;保持一定水深,同时覆盖一定厚度的秸秆,能够控制杂草生长繁衍;通过起垄做畦及不同水分生态型植物的搭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不同花期植物同步修复。通过实施本项目,在扩大湿地面积的同时,可以为土地原耕作者带来新的经济收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产业模式。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恢复 蜜源植物
报告人
刘波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稿件作者
刘波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