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转移的空间路径及其减排效应
编号:17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09:14:17 浏览:85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技术转移成为解决能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引擎和创新中心,其在低碳技术转移以及碳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重要影响力。基于此,本文通过基于2010-2022年低碳能源专利城际转让数据,通过深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大湾区内不同城市之间的低碳技术转移路径,揭示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特征,并采用STIRPAT模型探究不同空间路径的低碳技术转移如何影响区域内减排目标的实现。研究发现,(1)区域尺度下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转移规模上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转移形式以“城内集散型”为主,转移网络整体呈现以单核驱动到双核心驱动再到多中心互动的演化趋势。(2)国家尺度下粤港澳大湾区域外低碳技术转移规模日渐活跃,与区域内的在规模上的差距逐渐缩小;转移形式由早期以集聚为主逐渐向区域外部扩散转变;空间路径上,低碳技术对外需求的地域范围从早期的长三角城市群向京津冀城市群转变,而低碳技术对外扩散的空间版图也逐渐从主要以东部沿海以及中部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向西部海西、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城市拓展。(3)全球尺度下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转移规模整体不高,但跨国低碳技术转移活跃度整体呈增加态势,并且低碳技术转移网络互动对象更加多元化,整体呈现以香港-深圳为核心的流组织结构。(4)低碳技术转移对粤港澳大湾区碳强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城际间低碳技术转移对其抑制作用更加突出。本研究通过揭示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技术转移的特征以及减排效应,对于制定区域内低碳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和加速减排步伐具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低碳技术转移,空间路径,减排效应,粤港澳大湾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