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管理下植物功能性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调控作用
编号:176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8:09:52 浏览:91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南方丘陵山地典型人工林林分生态系统功能(如碳汇、水源涵养)下降和土壤退化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人工林生态系统恢复对林分近自然化改造、林下恢复及土壤管理的整合调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通过对南方丘陵山地典型退化杉木人工林林分自然化改造、林下恢复与土壤管理,系统研究了克隆植物功能性状在整合调控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源涵养、土壤养分保持和碳储量)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贡献。
研究发现,选择间伐和低初始密度管理促进不同龄级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土壤碳储量。通过选择性间伐和初植密度管理评价对杉木人工林不同林分阶段生物量积累和碳储量的影响。杉木林下植被改造、克隆性状(蕨类植物克隆整合作用)和土壤P施加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而提升植被生物量与多样性。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增加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近自然化改造下促进克隆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水源涵养、土壤养分保持和碳储量分别随着植物克隆植物功能性状和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近自然化树种混交通过增加群落的植物克隆性和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而间接影响保水、土壤养分保持和碳储存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本研究为人工林生态系统选择合适的林分、林下及土壤管理整合管理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植物功能性状解析,对提高退化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植物功能性状,多功能性,真菌多样性
稿件作者
王永健
华中农业大学
白彦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