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亚热带森林:利用常绿阔叶树种缓解P限制但加剧C限制
编号:175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8:05:57 浏览:81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在亚热带次生林人工恢复中,选择何种树种已成为林业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比较亚热带次生林人工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养分获取和限制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次生林(CK)、常绿针叶林(GCP)、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GCBM)、常绿阔叶混交林(GBM)和落叶阔叶混交林(DBM)为研究对象。其中,后四种均为在同一区域种植的人工林。GCPs、GCBMs和GBMs分别选用亚热带森林演替早期、中期和顶极树种,以代表亚热带森林不同的演替阶段;DBMs则是亚热带山区以及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广泛分布的森林类型。主要研究了上述森林表土有机碳不同组分,以及β-1,4-葡萄糖苷酶(B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和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森林类型显著影响BG和LAP活性,而对NAG和ACP活性影响较小。DBMs 的BG活性最低,次生林LAP活性显著高于人工林。同时,利用酶化学计量学的矢量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微生物的营养限制状况。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微生物受C和P共同限制,养分限制顺序为C > P > N。在几种人工林中,GCPs和DBMs的酶化学计量比最接近1:1:1。从CK到GBMs,微生物C限制增加,但P限制降低。DBMs中的C限制略低于CK。总体而言,常绿人工林的P限制小于次生林。这些结果表明,利用常绿树种人工恢复亚热带森林可以缓解P限制,而利用落叶阔叶树种则有可能缓解微生物C限制。与常绿阔叶林种相比,利用先锋、演替中期种或落叶阔叶树种能更好地实现微生物养分需求的平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