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影响下坡面径流冲刷下棕壤和塿土不同粒径泥沙中有机碳的不均匀富集及其稳定13C同位素特征
编号:170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7:45:22 浏览:83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水蚀过程对OC的迁移和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而活性有机碳的矿化是造成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关于土壤作为碳源还是碳汇仍存在争议。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结合13C同位素分析,对比研究塿土和棕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OC的不均匀富集模式,评估团聚体破碎对活性和惰性OC选择性运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低侵蚀强度下,溅蚀泥沙主要富集13C-HFoc,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12C-LFoc和12C-HFoc浓度逐渐增加。即在强降雨条件下,团聚体破碎暴露出更多富含较年轻HFoc和LFoc的大碎片,这些碎片发生溅蚀。而径流促进了LFoc的优先输移,促进了颗粒有机碳(POC)在不同泥沙颗粒间的再分配。结果表明侵蚀过程中存在明显的13C同位素分馏现象,且不同粒径团聚体中SOC富集程度存在差异。OC的δ13C值变化与轻质有机碳组分的内部选择性输移有关。这些发现不仅增强了对侵蚀过程中OC变化的理解,而且为进一步探究泥沙中POC富集和同位素13C分馏对微生物输移机制的响应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水蚀;团聚体;土壤有机碳;稳定同位素13C;微生物
稿件作者
屈久祁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刘琳
山东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