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藻养殖系统沉积有机碳来源、再矿化和埋藏过程的研究
编号:164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7:21:55 浏览:78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S4-10]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4.3(20日上午,4F观海厅1)

暂无文件

摘要
摘要:作为近海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以贝藻养殖为代表的近海养殖活动改变了颗粒物的输运过程和沉积环境,对近海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结构、功能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养殖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相关的工作多关注于养殖生态系统的可移出碳汇功能,研究方法和内容相对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相对滞后,有关养殖生态系统沉积有机碳来源、再矿化和埋藏影响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以典型贝藻养殖系统——皱纹盘鲍-海带综合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沉积物厌氧培养模型、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技术、脂类生物标记物等为研究技术,对贝藻养殖系统内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再矿化和埋藏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 在研究区域内,细颗粒物(粉砂和黏土)占主导地位;粒径从养殖区到对照区出现升高的分布趋势,这表明了养殖活动可以降低沉积颗粒物的粒径;2. TOC、TN、C/N,d13C和 d15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8–1.21%, 0.06–0.17%, 6.29–9.82, −23.20– −18.50‰和6.17–7.38‰,TOC、TN和d13C由养殖区向对照区逐渐降低,而C/N逐渐增加,这表明了养殖活动增强了有机质的积累以及改变了有机质的来源组成;3.进一步的,我们使用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四端元模型对研究区域内有机碳来源进行了估计,鲍生物沉积和海带对鲍养殖区沉积物的贡献显著高于对照区(鲍生物沉积贡献:20.10 ± 4.84 到 15.3 ± 6.63%; 海带贡献: 6.2 ± 1.3 到 5.2 ± 0.84%);4. 在厌氧培养过程中,养殖区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无机碳(ΣCO2)的垂直剖面浓度和生产率均高于对照区,表明养殖活动增加了有机碳再矿化的速率; 5. 皱纹盘鲍和海带养殖活动可以显著增加沉积有机碳的沉积速率,养殖区沉积物的沉积速率为0.95 cm·a-1约是对照区(0.30 cm·a-1)域的3-4倍, 贝藻养殖活动显著加强了有机质的沉积和埋藏过程。
 
关键词
贝藻养殖,沉积有机碳,再矿化,源解析,碳埋藏
报告人
潘哲
副教授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稿件作者
潘哲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高勤峰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