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被修复对河流碳减排的影响机制研究
编号:163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7:21:53 浏览:70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河湖沉水植被修复是被广泛应用的水生态修复手段之一。沉水植被通过光合作用、根际效应、营养盐吸收等过程,改变水体二氧化碳(CO2)释放通量及碳收支。然而,在复杂的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被对CO2排放的削减量级和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平原河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沉水植被对CO2排放通量、生态系统代谢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植被水体CO2排通量是无植被水体的73%。同时,有植被水体的上覆水具有较高的溶解有机碳(DOC)去除能力和较高的沉积物固碳潜力。这些差异主要归因于:(1)沉水植被通过增强光合作用促进了水体CO2和碳酸氢盐的消耗;(2)植被生长改变了底栖微生物群落特征,抑制了CO2的产生。另外,有植被水体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甲烷氧化潜力和异种生物降解潜力,降低了水体变黑和变臭的风险。总之,沉水植被修复有利于促进上覆水DOC去除并同步降低水生态系统CO2排放。
关键词
CO2减排;沉水植被修复;O2- CO2分压动态;DOC降解速率;微生物代谢通路;长江三角洲
稿件作者
李青倩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红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