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退塘还林区红树林恢复进程中动物类群多样性与嵌套分布格局演变
编号:162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7:13:59 浏览:85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7:2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S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S4-9]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4.4、专题4.2(19日下午,215)

暂无文件

摘要
我国红树林修复的主要方式由滩涂造林向退塘还林转变,退塘还林将是我国未来红树林修复的主要方式。目前绝大部分红树林恢复的项目没有进行长期跟踪监测,缺乏对退塘还林进程中红树林动物类群结构与功能动态演变的系统性认识。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利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探究海南东寨港典型区退塘还林区不同恢复年限下(5、9、28年)动物类群多样性与嵌套分布格局差异。研究发现:随着演替进行,红树林中生物多样性、功能丰富度升高,功能冗余降低,关键动物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物种共生网络模块化增加,连接度和相互作用增强。但是红树林各类群动物功能性状组合几乎没有“保险”,即使是很小的多样性损失也可能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鱼类和蟹类的β多样性主要由周转和嵌套过程共同控制,软体动物的β多样性主要由嵌套过程控制。本研究对红树林退塘还林修复效果开展长期监测与评估,研究结果能够为科学保护和修复红树林,制定长期合理的保护与管理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
退塘还林,生物多样性,演替,共生格局
报告人
郭平平
博士研究生 厦门大学

稿件作者
郭平平 厦门大学
王瑁 厦门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