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保护和发展的海岸带空间规划---基于陆海统筹的实例分析
编号:162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7:13:57 浏览:81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海岸带保护和开发是否融洽、陆域和海域是否协调,是海岸带地区能否减轻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海洋空间规划(Marine Spatial Planning,MSP)旨在减少冲突和环境影响,并促进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然而将保护区与开发空间融合并采用陆海统筹的理念推进海洋空间规划是当前研究中的关键差距。为此,本研究制定了一个框架,用于促进海岸带地区陆域和海洋、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平衡。通过地理空间技术耦合数学模型的应用,在中国厦门湾海岸带地区开展基于MaxEnt物种分布模型的生境适宜区识别和基于热点分析的海岸带开发适宜性识别,并将识别结果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海岸带空间规划(coastal spatial planning,CSP)。结果表明:(1)针对红树林、中海白海豚和文昌鱼的生境适宜性分析表明,前二者分别有77.0%和58.4%的适宜生境未纳入保护区。同时,文昌鱼适宜生境面积缩减56.9%。现有的保护区设置亟待调整。(2)多个开发热点区存在重叠,港口航运区的重叠率为85.1%,滨海旅游区为54.5%,渔业捕捞区为43.1%;同时也出现多个冷点区无适宜功能开发。(3)将生态保护区优先纳入海岸带空间规划决策过程,使厦门的海洋生态保护面积增加了约42.8%,同时获得一个兼顾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的陆海统筹规划。本研究为在海岸带地区促进陆域和海域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平衡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框架。
关键词
陆海统筹、海岸带空间规划、生境适宜性、多空间功能权衡、生态优先
稿件作者
林燕鸿
厦门理工学院
黄发明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王驰明
厦门理工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