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模拟预测:以中国三江源地区为例
编号:16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30 11:57:11
浏览:92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了解土地利用格局与区域碳储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区域碳汇和碳排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990 年、2000年、2010年和 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InVEST模型,评估了三江源地区过去三十年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此外,还利用PLUS模型对2035年的碳储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的土地类型主要为低植被覆盖草地、中度植被覆盖草地和未利用地,其中未利用地从1990年到2020年显著减少,低植被覆盖草地和湿地面积增加,是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除三类草地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扩张主要受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3)1990-2020年间,三江源地区碳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共增加39.97×10⁷t,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总体具有积极的潜在影响。(4)在自然变化情景下,2035年模拟的碳储量和区域碳密度均有所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潜在影响为正。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三江源地区未来碳储存能力的建议。该研究为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促进了该地区碳储存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稿件作者
万媛媛
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
文琦
宁夏大学建筑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