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同富裕的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路径
编号:16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22:31:48 浏览:82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8:4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8]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S8-4]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专题8.10、专题8.5、专题8.13(20日上午,222)

暂无文件

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是民族地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明确共同富裕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路径,对分区分级分类调控民族地区城乡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解析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以区域实力发展与城乡成果共享两个维度切入,运用熵权TOPSIS法、Markov链、地理探测器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分析等方法对2012—2021年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演进趋势与影响机制分析,进而探究差异化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共同富裕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西南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指数高于西北民族地区。②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处于融合滞后、低度融合或融合失调状态的区域具有向上一等级跃迁的动力。③经济基础、地方财政支出、地形地势、产业结构合理化与政府导向能显著影响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差异的缩小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④西南与西北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空间异质性明显,2021年西南民族地区的核心影响因素为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优化和政府干预等,西北民族地区则为经济基础、政府干预和交通基础设施差异等。
关键词
共同富裕;民族地区;Markov链;QAP分析;动态演进
报告人
郝智娟
博士研究生 宁夏大学

稿件作者
郝智娟 宁夏大学
文琦 宁夏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