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研究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编号:160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7:09:30 浏览:84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长远发展的重要事业。然而,现有的研究尚未强调政策量化在ESP发展中的价值,并且在指标系统的设计中缺乏科学验证,这对结果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将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研究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相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安全管理建议。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政策文本量化为可重复使用的研究数据,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并通过因子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深入研究各项指标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为政策制定和生态安全建设规划提供实质性支持。研究发现:(1)NSEP-ESP框架可提供有用的生态管理工具。(2)大湾区生态安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对其影响最大。(3)最终基于提出的NSEP-ESP框架,共确定生态核心区1993 km2,23条重点生态廊道,58条一般生态廊道,31个生态节点,构建了“一圈两湾三河多区”的改进型生态安全格局。(4)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大湾区各城市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管理政策建议。该研究的结果为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挑战的国际社会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粤港澳大湾区,机器学习,政策建议,生态安全评估
稿件作者
杨萌
扬州大学
何炬
扬州大学
石龙宇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