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与放牧阈值综合评价
编号:154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58:38 浏览:795次 快闪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7:4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S4-8]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4.9、专题4.14(19日下午,209)

暂无文件

摘要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三级,其生态系统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在生态安全层面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和模糊障碍度模型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状况及主要驱动因素,并结合青藏高原放牧活动这一突出的人类活动形式,基于阈值模型,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青藏高原旱区放牧安全阈值及放牧安全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部承受着较高的生态压力,且整体生态安全评价值偏低。同时,我们发现人口密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数(NPP)和GDP等因素在调节生态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基于阈值模型评估的青藏高原旱区的放牧安全阈值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研究区的53.70%的面积区域不适合放牧,7.50%的面积区域放牧已超过安全阈值,38.81%的区域在放牧安全阈值以内。根据模型预测结果,RCP4.5及RCP8.5气候变化情境下,青藏高原旱区呈现湿润化现象,抵消部分放牧负面影响,放牧安全空间在2060及2100年上升至40%左右。综合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放牧活动的未来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强调了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和放牧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同时为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和优化放牧活动提供了重要见解。


 
关键词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放牧,阈值
报告人
卢彤
硕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卢彤 北京师范大学
李长嘉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