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热液蚀变过程中的锂同位素分馏行为
编号:151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6:40:57 浏览:81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9:0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1min

所在会场:[S2] 主题2、地球化学 [S2-5] 主题2、地球化学 专题2.5(20日上午,214)

暂无文件

摘要
        河水和海底热液是海洋锂的两大主要输入来源,控制着海水的锂同位素组成。然而,锂同位素在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分馏行为研究较少。本研究报道了冲绳海槽中部两个IODP钻孔的热液蚀变沉积物的锂同位素组成。与背景沉积物相比,蚀变样品的锂同位素偏负,表明次生矿物的形成优先吸收轻的锂同位素。此外,由于蚀变温度随深度的增加,分馏系数降低,两个钻孔沉积物的锂同位素分馏程度随深度变小。进一步的,我们基于溶解-沉淀模型建立了热液与蚀变矿物锂同位素组成的相关关系。该模型较好的解释了热液锂同位素值的均一性。我们认为,地质历史时期海底热液锂同位素值组成可能不大,但海底热液通量的变化可能导致海水锂同位素值的变化。
 
关键词
热液蚀变,锂同位素,IODP,冲绳海槽
报告人
蔡迪
博士后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稿件作者
蔡迪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邵和宾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苟龙飞 长安大学
金章东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杨守业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