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碳汇作用
编号:149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6:32:23 浏览:83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传统上将农作物碳汇视为零,然而,我国近年实行秸秆还田将大量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土壤有机碳(SOC),间接实现了作物秸秆碳封存,但目前这部分碳封存量很不明确。本研究利用WRF大气传输模式耦合VPRM生态模型,模拟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生长过程的区域碳循环作用,并基于草谷比数据和土壤SOC封存与秸秆还田的关系计算了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还田的碳封存量。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过程对区域大气CO2有显著降低作用,在华北地区年平均最大达5 ppm。三类作物秸秆碳储存量分别为176.73、90.42和222.67 Tg C yr-1。根据2018年实际秸秆还田率,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实现的碳封存量为41.81 Tg C yr-1,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170 - 350 TgC yr-1)的11.9% - 24.6%。随着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我国存在巨大的农作物碳封存潜力,能够显著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