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模型的羊曲水电站工程湿地生态研究⼀⼀以柽柳为例
编号:148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6:32:21 浏览:87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S4-6]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4.15(19日上午,215)

暂无文件

摘要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这两大驱动因素影响着我国黄河源区水文循环过程和水资源演变规律。羊曲水电站的修建能够调节流域的“人-水”矛盾,但水库的蓄水导致在羊曲-班多河段的水位上升,使周边形成消落带,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是黄河羊曲段湿地生态系统中一种典型的植物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观赏价值。为了探究水库建设对于柽柳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综合利用Invest、Fragstats、Logistic和Maxent模型,模拟水库蓄水至2710m,对比蓄水前后的柽柳生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在2000-2020期间,草地的面积变化是最明显的,占总变化量的43.03%。不透水面的单一动态度K为47.42%,表明人为工程建设速率在20年间不断加快,尤其是梯级水电站的修建;2)利用Invest模型中的生境质量模块,发现当模拟水位上升至蓄水位2710m时,淹没区的生境质量提高(0.273-0.9),表明淹没对该区域的生境质量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淹没区附近小范围的生境质量有小幅度的提高(0.001-0.272),淹没后的水域可以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吸引了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3)通过构建生物多样性模型,发现柽柳淹没后(0.735)所处生境的生物多样性均值较淹没前(0.74)有所下降,同时SDG15.1.2指标X在淹没前后下降了0.16,均指示柽柳生长区域附近的生态受到一定影响;4)通过Logistic模型回归和Maxent模型,结合自然和人为环境要素,预测了柽柳潜在的适宜区,发现在该河段的中上游主要为中适宜区和高适宜区,这为柽柳的迁地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方案。
关键词
羊曲水电站、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生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分布区
报告人
姚政宇
硕士研究生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稿件作者
姚政宇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何洪鸣 华东师范大学学地理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