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无人机对大型通江湖泊定居性鱼类潜在产卵场进行监测
编号:148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6:26:24 浏览:1282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0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暂无文件

摘要
鄱阳湖鲤、鲫鱼等定居性鱼类产黏性卵,需粘附在植被表面才不会沉入水底窒息死亡。由于声纳在这种条件下的限制,对于定居性鱼类产卵场的监测通常是一项困难的任务。本研究使用配备多光谱和传统RGB相机的无人机(UAV)对一个产卵区域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并对无人机影像运用机器学习等各种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归一化水指数(NDWI)、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等研究水边线的变化。利用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分析了水生植物的光谱足迹,并评估了利用本研究结果确定整个湖泊潜在产卵地点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NGRDI和NDWI相对较适宜确定水边线。本研究旨在运用现代测量技术调查鱼类产卵生境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其对水情变化的响应打下基础。
 
关键词
鄱阳湖,鱼类产卵场,无人机
报告人
张艳会
副教授 南京晓庄学院

稿件作者
张艳会 南京晓庄学院
李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