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段碾子山地区A型花岗岩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编号:147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6:20:38 浏览:865次
张贴报告
摘要
碾子山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是中国东北少有的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对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Nd‒Pb同位素分析研究,查明碾子山花岗岩形成于~115Ma,具有高的SiO2(70.65~76.55wt.%),全碱(K2O+Na2O)含量为8.69~11.00wt.%,在Y/Nb-Yb/Ta图解和Nb-Y-Ce图解落入A1型花岗岩区。。亏损的Nd-Hf(εNd(t)=+2.13~+2.52;εHf(t)=+5.4~+11.2)指示碾子山花岗岩源区来源于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强烈的负Eu异常表明经历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碾子山花岗岩具有高的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可能存在俯冲板片物质的混染,其形成于后碰撞晚期到板内非造山的构造伸展环境。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生代;A型花岗岩;同位素特征;地球化学
稿件作者
张雯婷
东华理工大学
凌明星
东华理工大学
魏颖
东华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