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控制天山一号冰川退缩区土壤汞的累积-基于汞稳定同位素证据
编号:146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6:17:42 浏览:85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1: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2] 主题2、地球化学 [S2-4] 主题2、地球化学 专题2.2(20日上午,212)

暂无文件

摘要
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可显著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中汞(Hg)的归趋。然而,当前对于大陆性冰川退缩区Hg的来源贡献及主控因素的认识仍不清晰,限制了对全球变化下陆地生态系统中Hg循环的认识。本研究基于Hg同位素对天山一号冰川退缩区约250年的演替序列中Hg累积的关键过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退缩区中0-15 cm土壤中Hg随退缩时间增加而累积,0-15 cm土壤Hg库在250 年间增加了约1.71 倍。天山一号冰川退缩区0-15 cm土壤Δ199Hg和Δ200Hg分别为0.43±0.22 ‰和0.06±0.04 ‰。结合降水偏负的δ18O(<-8.00 ‰)和δD(<-45.03 ‰)及后向轨迹模型,本研究认为土壤Hg偏正的非质量分馏信号是降水Hg在长距离迁移中经历持续液相光还原后向土壤输入的结果。Hg同位素混合模型进一步强调了降水Hg输入为土壤Hg的主要来源(55±11 %)。此外,本研究估算了250 年来天山一号冰川退缩区降水Hg平均沉降通量约为6.60 ± 22.40 μg m-2 yr-1
 
关键词
冰川退缩区,土壤,大气降水,汞同位素,源解析
报告人
刘楠涛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刘楠涛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袁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王训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冯新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