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湿度和微生物碳限制调节山地泥炭沼泽 土壤有机碳变化
编号:14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6:01:05 浏览:816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泥炭地是重要的碳(C)汇,土壤细菌的活动与土壤非生物性质在调节C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山地泥炭地对全球变化尤其敏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有可能从碳“汇”转变为碳“源”。了解土壤细菌群落及其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如何通过酶计量比的变化影响碳储存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在长白山区六个不同海拔的泥炭沼泽收集了土壤样本,泥炭沼泽优势植物为莎草或灌木/泥炭藓植物。研究分析了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细菌群落随海拔和植被的变化而变化,较低海拔和莎草占优势的泥炭地的细菌α-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年平均气温(MAAT)和年平均降水量(MAP)是细菌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土壤碳/磷(C/P)比率和MAP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另一方面,土壤pH对细菌的影响较小。与细菌丰富度和群落相比,土壤湿度和微生物碳限制对山地泥炭地土壤有机碳(SOC)更为重要。研究还表明,提高细菌丰富度和稀有门类的相对丰度可能会增加泥炭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泥炭沼泽土壤碳循环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细菌;酶计量学;草本泥炭沼泽;灌丛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
稿件作者
徐志伟
东北师范大学
王升忠
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