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调水调沙前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编号:142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5:58:25 浏览:764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暂无文件

摘要
浮游动物在塑造微食物网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黄河调水调沙正改变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动态格局。通过对2023年6月至8月黄河调水调沙前后小浪底水库及下游浮游动物调查发现,共发现25种浮游动物。调水调沙前小浪底主要以枝角类(82.40%)和桡足类(17.46%)丰度占比最高,调水调沙后轮虫类逐渐成为优势类群。调水调沙前后库区平均丰度分别为226.25个/升、60.15个/升,下游平均丰度分别为112.00个/升、2.40个/升,调水调沙之后浮游动物丰度显著降低。调水调沙前后库区平均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36和1.79,下游分别为1.59和1.98。调水调沙前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与泥沙粒径、pH、DOC和TC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将为黄河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小浪底;调水调沙;环境因子
报告人
卢思泽
硕士研究生 河南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卢思泽 河南师范大学
高肖飞 河南师范大学
李学军 河南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