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北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编号:142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5:54:30 浏览:762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本研究以2021-2022年期间在江苏北部近岸海域开展的四季大型底栖动物调查为基础,通过结合环境因子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四季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241种,其中环节动物(91种),节肢动物(72种)和软体动物(47种)为主要优势类群;群落优势种主要包括拟特须虫(Paralacydonia paradoxa)、彩虹蛤蜊(Mactra iridescens)、棘刺锚参(Protankyra bidentata)、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和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等;年平均密度为381±147 ind/m2,春、冬两季的平均密度高于夏、秋两季;年平均生物量为54.98±21.75 g/m2,春季的平均生物量略高于其余三季。相关性分析显示,四季中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组合虽略有不同,但整体而言,水深、水温、溶解氧、部分水质参数(盐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等)和底质类型(粒径,有机碳含量)是影响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子。对比分析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小于邻近的胶州湾和乳山湾,且群落表现出一定的小型化趋势,这可能与其周边的海洋工程建设、水产养殖以及陆源污染物的输入等环境扰动有关,需加强环境监测并适当降低干扰力度,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江苏北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环境因子
稿件作者
于世豪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林和山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