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际贸易对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
编号:14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6:57:14 浏览:89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7:4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8]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S8-3]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专题8.4、专题8.9(19日下午,109)

暂无文件

摘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贸易对不同地区间的资源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了深远且独特的影响。然而,现有的研究对于贸易中隐含的资源类型以及与环境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注较为分散,未能形成完整的认识。为此,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地分析了2017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8个产业部门的9个环境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同时也探讨了省际贸易对这些目标实现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15个省级行政区的环境可持续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各省在SDG6.4、SDG8.4/12.2、SDG9.4、SDG13.2的实现进程中均取得长足的进展(SDGt>51,且标准差<25),但在SDG7.2、SDG7.3、SDG15.1和SDG15.2的实现进程中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标准差>25)。在各部门中,农业部门的可持续用水表现最紧张,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和清洁技术的环境可持续性亟待提升。省际贸易提高了全国的环境可持续性。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获得了最大的益处,东北和华南地区的环境可持续性受到了最大的冲击。各省受贸易的影响程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各部门环境可持续性受贸易影响的程度为:SDG6.4>SDG7.3>SDG9.4。换句话说,省际贸易使得自然资源禀赋较好、较不发达的省份承受了更大的环境压力,需要给予这些地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共同推动国家环境可持续性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省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目标,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报告人
段晓宇
硕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段晓宇 北京师范大学
黄庆旭 北京师范大学
刘紫玟 北京师范大学
张玲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