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幔深部条件下水与洋中脊玄武岩的相互作用
编号:134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4:57:36 浏览:82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6: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2] 主题2、地球化学 [S2-1] 主题2、地球化学 专题2.1、专题2.3(18日下午,4F观海厅1)

暂无文件

摘要
板片俯冲可将挥发分从地表运输至地球深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含水相和二氧化硅可作为下地幔中重要的潜在储水载体。虽然储水载体的结构和成分可能会受到压力-温度条件和矿物学环境的影响,但在下地幔中部或更深的地方,水与真实的洋壳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被探索。利用金刚石对顶砧结合激光加热实验技术,我们对海洋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含水的洋中脊玄武岩,进行了高温高压的实验探索。我们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表征了高压多相组合,进一步对卸压回收样品进行聚焦离子束切片并结合透射电镜的方法测定了各个相的化学成分。我们发现在下地幔深部条件下,水可以与含CaFe2O4型富铝相(成分可简化为NaAlSiO4-(Mg,Fe)Al2O4固态互溶体)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化学成分从富含(Mg,Fe)Al2O4的端元转变为富含NaAlSiO4的端元,与此同时产生富铝的储水相。板片俯冲至深部过程中,压力和温度逐渐上升,板片中地幔岩部分因其储水载体(如含水相phase D)的压力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降低将释放的一定量水,可能会被上覆的玄武岩部分截获:沿着冷的俯冲板片地热线,储水载体为富铝的δ相及无序NiAs型二氧化硅;而沿着地幔地热线,储水载体为富铝CaCl2型二氧化硅。
 
关键词
水循环,二氧化硅,下地幔,金刚石对顶砧,高温高压
报告人
苑洪胜
助理研究员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稿件作者
苑洪胜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