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下含铁矿物的脱氧行为研究
编号:133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4:50:01 浏览:80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2] 主题2、地球化学 [S2-1] 主题2、地球化学 专题2.1、专题2.3(18日下午,4F观海厅1)

暂无文件

摘要
距今约23-24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GOE)标志着地球大气首次出现长期富氧状态。改变了地表矿物的成分,并推动了复杂生命的诞生和演化。尽管广泛认为蓝藻的光合作用是GOE期间氧气的主要来源,但光合作用早在约27-30亿年前就存在。本研究采用冲击回收实验方法,在约105 GPa和3800 K的高压高温条件下,研究了含铁矿物针铁矿(FeOOH)和赤铁矿(Fe2O3)的脱挥发行为。结果显示,在35-70 GPa和1150-2750 K的条件下,FeOOH分解为Fe2O3和Fe3O4;在更高的压力和温度下,Fe2O3进一步分解为Fe3O4,表明地球下地幔中的FeOOH和Fe2O3可能通过脱氧反应逐渐改变地幔的氧化还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固体地球释放的还原性气体减少,蓝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逐渐积累,地表开始长期氧化。
 
关键词
含铁矿物,高温高压,脱挥发,大氧化事件
报告人
甘波
博士后 四川大学

稿件作者
甘波 四川大学
张友君 四川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