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解反应中同位素非质量依赖分馏的产生机理
编号:132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4:44:45 浏览:842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2] 主题2、地球化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探究非质量依赖分馏成因一直是同位素地球化学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目前,人们已经清楚一些光化学过程能够产生非质量分馏信号,并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但其分子层面机理并不清楚,也缺乏能够定量描述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工具。从原理上讲,光驱动的化学反应与热驱动的化学反应不同,B-M公式并不适用。一般光解过程可以看成两步:(1)分子吸收光子;(2)后续化学过程。并且两步都能发生同位素分馏(Lyons, 2014)。发生在第(1)步即众所周知的自屏蔽效应、以及同位素体依赖的吸收截面。精确测量不同同位素体的吸收光谱能够定量评估第(1)步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信号(Endo et al., 2022; Hattori et al., 2013)。但第(2)步过程产生的同位素分馏信号却十分复杂,并且体系依赖。尽管第(2)步过程产生同位素分馏很早被人预言,直到最近单分子光解实验才精确测量(Jiang et al., 2019)。本报告将介绍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描述光解反应中的同位素分馏,和一些最新进展(Han et al., 2020)。
 
关键词
非质量分馏,光化学
报告人
韩山雨
研究员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稿件作者
韩山雨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