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Gs+智能算法+多情景模拟”的1990-2035年湿地变化对碳储量影响评估
编号:128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3:54:10 浏览:94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8: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S7-6]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专题7.10、专题7.7(19日上午,305)

暂无文件

摘要
湿地碳储量在全球碳循环和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湿地碳储量的定量评估和空间表达可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 方面提供有用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决策。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为滨海城市群湿地碳储量评估提出了挑战。我们以广西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过去-现状-未来”长时序精细化的湿地碳储量评估模式。耦合随机森林-CLUES和InVEST模型开展了1990-2035年的湿地碳储量时空变化和受损空间识别对比分析,最终探究湿地变化对碳储量的敏感性且量化评估了SDGs。结果表明:(1)两个城市群都具有出水库/养殖池多,河流面积大,湖泊少的特点。1990-2035年河流、浅海水域、滩涂都有下降的趋势,要分布在各自区域的中部,红树林呈上升趋势。(2)两个城市群湿地碳储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类型主要是河流、湖泊、滩涂。广西北部湾多年平均碳储量是粤港澳大湾区的3.2倍。(3)1990-2020年湿地变化趋势对碳储量是积极影响,粤港澳大湾区湿地恢复面积程度与碳储量恢复程度不成正比,自然增长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增加速率低于广西北部湾,生态保护情景对SDGs推动作用最大。
 
关键词
SDG,多情景模拟,湿地,碳储量,滨海城市群
报告人
张泽
博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张泽 北京师范大学
蒋卫国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