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在海南岛河流河床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号:128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3:39:59 浏览:77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7:1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S1-6]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18、专题1.19、专题1.2(19日下午,203)

暂无文件

摘要
河床形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辨识其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对河流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探明近年来海南岛河流河床形态的时空变化模式及相应的驱动力,基于1994-2021年间海南岛南渡江龙塘站和万泉河加积站实测断面资料,阐明河床断面演变特征,利用EOF方法,结合同期水沙资料进一步厘清河床形态的时空演变模式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期内,三大江河床均呈现冲刷下切的趋势,流域来水来沙的变化是河床冲刷下切的重要原因(相对贡献率30%~77%)。其中,龙塘站因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造成来沙减少而导致河床下切深度为0.07 m,在加积站这一数值则高达0.68 m。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极端洪水在河床演变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对贡献率10%~59%)。
关键词
海南岛河流;河床演变;来水来沙;人类活动;极端洪水
报告人
陈小齐
讲师 海南大学

稿件作者
陈小齐 海南大学
徐方建 海南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