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沉积物中129I的历史记录及陆源输入的影响
编号:128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3:39:59 浏览:83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沿海核设施数量迅速增加,以及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实施,使得我国边缘海的核环境安全存在潜在的风险,因而开展我国海洋核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十分重要。 该工作首次报道了黄海沉积物中人类核活动以后人工放射性核素129I的历史沉积记录。 通过对黄海沉积物中129I 来源分析表明,除了欧洲核燃料后处理厂气态 129I 的排放及欧洲海洋中液态 129I 的二次挥发释放外,中国核武器试验向中国大陆架海域输入了部分人工 129I。 此外, 相比较我国其他海域,北黄海沉积物中极高的 129I/127I 原子比值证实了黄河向北黄海输入大量陆源的颗粒态 129I。通过与我国东部沿海其他海域沉积物中129I的历史记录对比,发现我国海域沉积物中的 129I 纬度差异显著高于对应海域海水中的 129I 纬度差异,这表明我国边缘海不同程度上已经接收了巨大的陆源人工放射性 129I ,因此也成为人工放射性核素重要的汇。
关键词
黄海沉积物;129I;河流输入;陆源污染物;
稿件作者
王妍芸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侯小琳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范煜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张路远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