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加权随机森林青藏地区放牧强度时空格局模拟
编号:12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6:21:26 浏览:81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6:3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8]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S8-3]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专题8.4、专题8.9(19日下午,109)

暂无文件

摘要
精确刻画放牧强度时空格局是深刻理解青藏地区高寒草地服务功能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的重要基础,对辅助制定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意义。基于牲畜年末存栏量、牧区人口密度、NDVI、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居民点分布等数据,采用地理加权随机森林模型,模拟了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青藏地区放牧强度的空间格局,并定量评价了环境因子对放牧强度空间分布解释性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 GRF可精细地刻画青藏地区放牧强度的空间特征,与经典随机森林模型相比,判定系数(R2)更高,平均绝对值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更低。② 青藏地区放牧强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基本特征,其中,西北部地区放牧强度低于25羊单位/km2的区域约占青藏地区面积的1/2。③ 与2000年和2010年相比,2020年青藏地区放牧强度呈现总体下降、局部抬升的态势;其中,较2010年,2020年放牧强度下降超过1羊单位/km2的区域占牧区面积的61.69%。④ 牧区人口密度是解释放牧强度空间异质性最主要的因素,其相对重要性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而降水量和生长季NDVI的相对重要性则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未来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连续时间系列放牧强度变化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放牧强度;地理加权随机森林;牧区人口密度;青藏地区
报告人
李兰晖
厦门理工学院

稿件作者
李兰晖 厦门理工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