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chem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hells of the gastropod Gyraulus convexiusculus and modern water bodi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编号:126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3:27:12 浏览:91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腹足类旋螺的壳体化石广泛存在于青藏高原湿地、湖泊沉积物及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尽管旋螺的文石壳体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环境变化信息记录载体,但是旋螺的生境及其壳体地球化学指标(如Sr/Cas、Mg/Cas、δ13Cs、δ18Os)的环境指示意义尚不清楚或有争议。本项研究,我们调查了青藏高原河流、湿地和湖泊中现生旋螺优势种(凸旋螺),以及纳木错全新世湖相沉积物中的凸旋螺壳体化石,测试了现代和化石壳体的Sr/Cas、Mg/Cas、δ13Cs、δ18Os值。结果表明,凸旋螺宿生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电导率显著影响了其存活率和丰度。凸旋螺的环境耐受程度排序为:碳酸盐型>硫酸盐型>氯化物型,并且凸旋螺存活的电导率上限可能不超过~4544 μS/cm。此外,我们还建立了现代凸旋螺壳体与其宿生水体之间的地球化学关系,并据此建立了旋螺—水化学转换函数。为了评估它们重建古环境的潜力,我们将这些转换函数应用于纳木错全新世湖泊沉积物剖面中,研究揭示凸旋螺的Sr/Cas值是重建古水体Sr/Ca值和古电导率的潜在可靠指标,其Mg/Cas值则不能用于环境重建。另外,凸旋螺的δ13Cs主要反映了其宿生水体的δ13CDIC,并且当其宿生水体中缺乏HCO3−+CO32−(<280 mg/L)时,来自有机来源的溶解碳会增加供应到凸旋螺的壳体中。值得一提的是,凸旋螺的δ18Os可能是反映青藏高原湖水δ18Ow最可靠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旋螺,水化学,壳体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Sr/C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