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nsification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in a Coupled GCM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编号:123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3:00:48 浏览:80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1: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S1-8]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3、专题1.15(20日上午,302)

暂无文件

摘要
印尼贯穿流(ITF)调节着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热量和淡水收支,在热带地区的大规模海-气相互作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LIG(末次间冰期),又称作“Eemian”、“MIS 5e”,作为未来全球变暖的一个参照,是用来探究地球气候系统及其间的反馈对于轨道参数变化、冰盖变化的响应的一个极好的研究案例。同时,也是用来评估数值模式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们分析了中国科学院使用其自主研发的耦合气候系统模式CAS-FGOALS在PMIP协议下模拟的LIG四个时间段(130、128、125、115 ka)的快照试验,发现与PI控制试验相比(年均ITF流量为18.46Sv),LIG试验的年均ITF流量增加了约30.6% - 35.9%(年均ITF流量为24.11 - 25.08Sv)。在末次间冰期,热带西太平洋的温跃层加深,而热带东印度洋的温跃层加深幅度明显小于热带西太平洋,这一现象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东风加强密切相关。与此对应,热带西太平洋与热带东印度洋之间的海面高度梯度增加,导致二者之间压力梯度力加大,进而促进ITF增强。古气候指标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结论。一项对东印度洋温跃层水温变化的分析工作发现ITF在MIS 5期间增强。而且,西爪哇的花粉记录和哈马赫拉海的沉积物组成也指示海洋性大陆在LIG期间更为湿润。
关键词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Last Interglacial
报告人
魏思华
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

稿件作者
魏思华 同济大学
郑伟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杜金龙 同济大学
俞永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田军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