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中脊的渐进式扩张是板片扩张中普遍存在的特殊地质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演化过程中在两侧地表上形成了V形构造轨迹。在全球范围内,这种V形构造通常出现在慢速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区域、热点-洋中脊相互区域、以及边缘海盆地扩张过程中。不同区域和类型的渐进式扩张洋脊在其扩张形态、速率、岩浆与构造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洋脊下方岩浆的分布与深部地幔物质的运移情况。因此,综合研究不同类型渐进式扩张洋脊的动力学过程对理解地球深部结构、地幔物质运动、全球板块构造演化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目前能收集到的高精度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地形、重力、磁力),综合定量分析了慢速扩张大洋中脊(北大西洋24

N–27.5

N洋中脊区域)、热点-洋中脊区域(太平洋加拉帕戈斯三联点区域)、边缘海盆地(南海西南次海盆)的渐进式扩张过程中的地形、重力、地壳结构等特征,并分别探讨可能影响其渐进式扩张的地幔动力学机制。基于不同区域的观测数据特征,我们先后提出地幔不均一性模型和热冷却滤波模型来分别解释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加拉帕戈斯区域的渐进式扩张现象。这些模型可以为渐进式扩张洋脊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见解,同时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揭示全球其他渐进式扩张中心的构造演化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启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