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沉积物中239+240Pu的分布、来源及历史变化
编号:107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1:34:58 浏览:745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9:0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本研究采用ICP-MS/MS测定了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柱中的239+240Pu,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239+240Pu活度范围为0.029-0.386 Bq/kg(0.207±0.087 Bq/kg),240Pu/239Pu原子比的范围为0.247-0.287(0.265±0.087)。沉积柱中239+240Pu的储量为179.6±4.6 Bq/m2239+240Pu活度的空间分布显示其在湾口和湾西部出现较高值,主要归因于该区域存在较细的颗粒物和大的颗粒物通量。根据大亚湾沉积物中240Pu/239Pu原子比甄别出Global fallout和PPG的是大亚湾Pu的两个主要来源,而核电站的运行并未提供额外的239+240Pu;利用两端元混合模型估算了PPG对大亚湾的贡献为65%±7%。沉积柱中Pu同位素随年代的变化显示大亚湾沉积环境的改变会显著增加239+240Pu活度。ADE模型被用于研究和预测Pu同位素在沉积柱中的向下迁移行为,预测结果表明Pu的扩散作用会影响其在未来作为年代指标的有效性。
 
关键词
239+240Pu,大亚湾,PPG,核电站,人为活动,向下迁移
报告人
陈吉生
博士研究生 Shantou University

稿件作者
陈吉生 Shantou University
吴俊文 汕头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