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影响下东海内陆架混合锋面的间歇性迁移及其效应
编号:103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1:24:15 浏览:858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台风,作为全球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能够对陆架海洋环境产生短暂却不可忽视的影响。混合锋代表两种不同混合程度水团之间的交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岸及陆架海域。但受限于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关于混合锋对极端台风事件的响应仍了解甚少。本研究借助FVCOM数值模式,结合台风所引起的空间不对称性沉积动力过程——“齿轮效应”,对2015年7月“灿鸿”台风过境期间东海内陆架混合锋的间歇性迁移进行了讨论,揭示了锋面迁移所引起的一系列沉积与生态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势能异常(Potential Energy Anomaly, PEA)等于10 J/m3是确定混合锋位置的临界值,这与Simpson-Hunter参数(SH index)所得出的结果相一致。据此发现,台风期间强风应力将会取代潮汐,成为主导东海内陆架水体层化状态及混合锋面变化的关键因素。受台风期间强湍动能扰动,混合锋的位置由原来的15 m等深线向外海迅速迁移至60 m等深线附近。台风过境以后随着动力过程的减弱,混合锋又迅速恢复至原状态。
这种混合锋的间歇性变化为台风期间物质的跨陆架输运提供了重要通道。一方面,混合锋的迁移不仅有利于近岸再悬浮沉积物的离岸输运,同时又会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在台风路径以南20-60 m等深线之间形成条带状离岸沉积,显示出锋面对台风沉积显著的边界约束效应。另一方面,不同于泥沙会随着动力过程减弱而发生沉降,台风期间同样随混合锋面向外海迁移的近岸冲淡水在锋面恢复后仍然存在。这些富含营养盐的水体随后将被增强的西南夏季风输送至陆架中部乃至外陆架。随着水体透光性的增强以及温度的回升,最终促进东海外陆架浮游植物的爆发,形成显著的藻华现象。
关键词
台风,混合锋,沉积动力过程,东海内陆架,数值模拟
稿件作者
丛帅
中国海洋大学
吴晓
中国海洋大学
葛建忠
华东师范大学
毕乃双
中国海洋大学
李云海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卢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王厚杰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