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以来南大洋高纬海表温度记录的气候突变及两极跷跷板效应
编号:101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1:21:52 浏览:80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近年来,南极洲及周围海域观察到的海冰减少、冰川退缩及海洋变暖等问题对冰冻圈具有重要影响。观测数据和模拟结果表明,极地海洋环境变化对全球热盐环流和冰冻圈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对极地海洋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数据观测和模型模拟,这限制了在历史变化和潜在强迫机制的背景下评估极地海洋持续的气候变化对于全球热盐环流和冰冻圈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南大洋威德尔海D5-12孔沉积物岩心中浮游有孔虫绝对优势种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 (sinistral),测定壳体Mg/Ca比值并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该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变化。结果显示,威德尔海表层海温的千年尺度变化与已发表的南大洋其他区域海温及南极洲大气温度变化一致。研究对比了该区域海温与区域海冰、绕极深层水、南半球西风带以及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强度变化之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南大洋高纬海域表层水体温度变化可能受到南半球西风带强迫引起的海冰密集度与绕极深层水活动性变化的影响;与基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北半球大气温度与AMOC强度变化对比,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的气候突变事件中温度变化存在的反相关表明,与北半球温度协变的AMOC强度链接了两半球高纬海域的气候变化,增强的AMOC有利于南大洋的热量向北传输,减弱的AMOC则有利于南大洋热量的累积。这说明,在有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探讨中,两半球高纬地区之间气候的变化与联系可能更为重要。
稿件作者
李铁刚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王彤
中国海洋大学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