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 2023-10-15 22:43:09
水铁矿-人工合成腐植酸复合材料的重金属钝化效能与微生态效应研究
人工合成腐植酸,水铁矿,重金属,钝化,微生态
摘要录用
杨婷 / 中央民族大学
孙煜璨 / 中央民族大学
原位钝化修复是目前较适宜推广的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水铁矿-天然腐植酸复合材料(FH-NHA)作为钝化剂已广泛应用于农田重金属污染修复,但来源不同的天然腐植酸活性位点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钝化效果不可控或不理想,限制其实际应用。本研究基于非生物腐殖化理论与共沉淀原理,制备并优化了水铁矿-人工合成腐植酸复合材料(FH-SHLA),通过液相吸附实验研究其重金属吸附性能,初步解析其重金属结合机制;基于土壤培养实验,研究其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效果,阐明其重金属钝化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揭示其土壤微生态效应。

结果表明,FH-SHLA对Pb2+和Cd2+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87.41 mg/g和47.10 mg/g(25℃),分别比FH-NHA提高了41.6%和109.6%。平衡吸附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参数表明,Pb2+和Cd2+在FH-SHLA上的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的。FH-SHLA的重金属吸附机制包括表面络合、静电吸引和阳离子-π作用。

相较于水铁矿(FH)和FH-NHA,FH-SHLA的土壤重金属钝化效果最好,最优投加量为5%。施用5% FH-SHLA明显提高了土壤重金属的结合强度和钝化效率,降低了土壤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态风险。施用5% FH-SHLA培养90 d后,与对照(CK)相比,土壤DTPA提取态Pb、Cd和Zn含量分别降低了80.75%、41.06%和63.63%;明显促进了土壤Pb、Cd和Zn由有效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向稳定态(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变。FH-SHLA可通过提高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等途径间接降低土壤Pb、Cd和Zn的迁移性。土壤重金属钝化机制包括表面络合、沉淀作用、离子交换、静电吸引和阳离子-π作用。

FH-SHLA用作钝化剂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的协同钝化修复,改善土壤的生态功能,提高农田适耕性。施用5% FH-SHLA培养90 d后,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香农指数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增加了有益细菌的占比,提高了与重金属钝化、养分转化循环相关的功能性细菌的丰度,土壤中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和Gemmatimonadetes等菌门的丰度提高,ThiobacillusErythrobacterSphingomonas等菌属的丰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网络的关联性和复杂性提高,物质传输及抗环境扰动能力增强。土壤pH、EC、CEC和NH4+-N含量和DTPA提取态Pb、Cd和Zn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5日

    2023

    11月08日

    2023

  • 10月25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4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 11月05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承办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