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锰氧化物是土壤粘土矿物中最活跃的成分,影响着 Sb 在土壤中的滞留和形态转化。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最主要的组分,也是土壤重金属的重要络合剂和载体,对 Sb 的形态转化、生态毒性等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研究多针对铁锰氧化物单矿物对 Sb 的吸附、氧化、沉 淀过程,忽视了自然界中铁锰氧化物是与典型土壤结合,且与有机质交互作用影响 Sb 等重金属的滞留。为此,本研究模拟自然环境,以原位制备的方式在 Sb 含量为 16795 mg/kg 的 锑矿区黄壤上负载 4%针铁矿(FeOOH)和 0.1%二氧化锰(δ-MnO2),将土壤质量 1%、2%、3%、和 5%的腐殖酸分别施加到黄壤原土(S0),负载 FeOOH 黄壤(S1)和负载 δ-MnO2 黄 壤(S2),开展 40 天的淹水实验,测定了土壤弱酸提取态 Sb、可还原态 Sb、可氧化态 Sb、残渣态 Sb 以及悬浮液中 Sb 含量,探究了 FeOOH/δ-MnO2 介导下,腐殖酸对黄壤中 Sb 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腐殖酸添加量增加,S0、S1 和 S2 系列土壤中弱酸提取态 Sb 含量均明显下降,最大下降率分别为 76%、44%和 85%;可还原态 Sb 含量均明显增加,最大增长率分别为 75%、135%和 83%;可氧化态 Sb 含量分别增加了 41%、12%和 3%;残渣态 Sb含量均增加 10%左右;悬浮液中锑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了 20、16 和 41 倍。与 S0土壤相比,添加针铁矿的 S1 土壤中弱酸提取态 Sb 含量下降 3%~46%,可还原态 Sb、可氧化态 Sb 含量分别增加 1.0~1.8倍、1.7~3.1 倍;添加 δ-MnO2 的 S2 土壤中弱酸提取态 Sb、可还原态 Sb 含量分别增加 19%~37%、41%~78%,可氧化态 Sb 含量下降 16%~50%。分析不同腐殖酸添加量后各形态锑的含量变化,发现腐殖酸对土壤中 Sb 的迁移转化与铁锰氧化物密切相关,腐殖酸和铁锰氧化物都能有效地降低土壤 Sb 的活性。研究结果为贵州典型锑矿区黄壤中锑污染风险评估、预警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